孝服的功用、傳統(tǒng)觀念理解-西安漢陵墓園
研究源遠流長的中國殯葬文化,是為了在現(xiàn)代殯葬文化建設中,汲取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華、剔除糟粕,使殯葬服務保持與時代發(fā)展同步。
喪服,又稱孝服,指喪禮中親屬們根據(jù)與死者的親疏關系而穿著的各種服飾,主要包括冠、服、鞋及麻衫等。有關喪服的詳細記載在文獻上首見于《儀禮·喪服》篇?!秵史菲墙翊妗秲x禮》十七篇之一,與其余十六篇不同的是,《喪服》篇除“經(jīng)”文、“記”文外,還有釋經(jīng)的“傳”文,歷代學者研究經(jīng)典喪服均以《儀禮·喪服》為本。
一、五服
《禮記·學記》中道:“師無當于五服,五服弗得不親。”孔傳:“五服,斬衰至緦麻之服。”孔穎達疏:“五服,斬衰也、齊衰也、大功也、小功也、緦麻也。”五服之制,自周代以后,沿襲歷代,其內(nèi)容大體依據(jù)《儀禮·喪服》篇規(guī)定的基本精神而擬定,只不過在具體服用對象及服期的長短方面略有調(diào)整。
1、 斬衰
斬衰是喪服中最重的一種,意思是用剪刀直接把粗麻布斬斷做成服裝。《喪服》:“斬衰裳,苴纟至(die2古時服裝上的麻布帶子)、仗、絞帶(繩帶),冠繩纓,菅屨者。”按《喪服》規(guī)定,諸侯為天子,臣為君,子為父,父為長子,為人后者都服斬衰。妻妾為夫,為嫁的女子為父,除服斬衰外,還有喪髻,叫“髻衰”,它是麻系著的發(fā)髻。服斬衰者,居喪期三年,實際上是二十五個月。
2、 齊衰
齊衰是五服中次于斬衰的喪服,因其縫邊整齊,故稱齊衰。按《喪服》齊衰據(jù)居喪期長短的不同分為四等:一“疏衰裳,齊,牡麻纟至,冠布纓,削杖,布帶,疏屨,三年者”,其服用對象為:“父卒則為母,繼母如母,慈母如母,母為長子”。二“疏衰裳,齊,牡麻纟至,冠布纓,削杖,布帶,疏屨,期(一年)者”,其服用對象為:“父在為母,妻,出妻之子為母。父卒繼母嫁,從為之服,報”。三“不杖,麻屨者”(服期亦為一年),其服用對象為:“祖父母;世父母,叔父母;大夫之嫡子為妻;昆弟;為眾子;昆弟之子;大夫之庶子為嫡昆弟;嫡孫;為人后者為其父母,報;女子子適人者為其父母、昆弟之為父后者;繼父同居者;為夫之君;姑、姊妹、女子子適人無主者,姑、姊妹報;為君之父母、妻、長子、祖父母;妾為女君;婦為舅姑;夫為昆弟之子;公妾、大夫之妾為其子;女子子為祖父母;大夫之子為世父母、叔父母、子、昆弟、昆弟之子,姑、姊妹、女子子無主者,為大夫命婦者,唯子不報;大夫為祖父母,嫡孫為士者;公妾以及士妾為其父母”。四“疏衰裳,齊,牡麻纟至,無受者”(服期為三個月),其服用對象為:“寄公為所寓;丈夫、婦人為宗子、宗子之母妻;為舊君、君之母妻;庶人為國君;大夫在外,其妻、長子為舊國君;繼父不同居者;曾祖父母;大夫為宗子;舊君;曾祖父母為士者;女子子嫁者、未嫁者為曾祖父母”。
3、大功
大功是五服中次于齊衰的喪服,以熟麻布制成,較齊衰精細,較小功為粗,故稱之大功?!秵史罚?ldquo;大功布衰裳,牡麻纟至,無受者。”大功服期為九個月,其服用對象為直系親屬之長殤、中殤以及“姑、姊妹、女子子適人者;從父昆弟;為人后者為其昆弟;庶子;嫡婦;女子子適人者為眾昆弟;女至 丈夫、婦人,報;夫之祖父母、世父母、叔父母;大夫為世父母、叔父母,子、昆弟之子為士者;公之庶昆弟、大夫之庶子為母、妻、昆弟;皆為其從父昆弟之為大夫者;為夫之昆弟之婦人子適人者;大夫之妾為君之庶子;女子子嫁者、未嫁者未世父母、叔父母、姑、姊妹;大夫、大夫之妻、大夫之子、公之昆弟為姑、姊妹、女子子嫁于大夫者,君為姑、姊妹、女子子嫁于國君者”。
4、小功
小功是五服中次于大功的喪服,以細熟麻布制成。“但言小功者,對大功是用功粗大,則小功是用功細小精密者也”(《儀禮·喪服》賈公彥疏)?!秵史吩唬?ldquo;小功布衰裳,澡麻帶、纟至 五月者。”又曰:“小功布衰裳,牡麻纟至,即葛,五月者。”按《儀禮·喪服》和《清會典·禮部》記載,小功的具體服用對象是:凡本宗為曾祖父母、伯叔祖父母、堂伯叔父母,未嫁祖姑、堂姑,已嫁堂姊妹,兄弟妻,從堂兄弟及未嫁從堂姊妹,又外親為外祖父母、母舅、母姨等。
5、緦麻
緦麻是五服中最輕的一種喪服,以細熟麻布制作,較小功服更為精細。“謂之緦者,治其縷細如絲也”(《儀禮·喪服》鄭玄注)。《喪服》:“緦麻,三月者”,即服期三個月。緦麻服喪曾孫;父之姑;從母昆弟;甥;婿;妻之父母;姑之子;舅;舅之子……”的范圍十分廣泛,主要用于疏遠的親屬和親戚。其具體服用對象為:“族曾祖父母、族祖父母、族父母、族昆弟;庶孫之婦;從祖姑、姊妹適人者,報;外孫;從父昆弟、女至 之下殤;庶子為父后者為其母;士為庶母;貴臣、貴妾;乳母;從父昆弟之子。”
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喪服服飾逐漸簡化,在《大清律例》“喪服總圖”中只有如下規(guī)定:“斬衰——用至粗麻布為之,不縫下邊。齊衰——用稍粗麻布為之,縫下邊。大功——用粗熟布為之。小功——用稍粗熟布為之。緦麻——用稍細麻布為之。”這里的熟布即為棉布。隨著棉花的大面積種植,到了明清兩代,棉布在普通民眾的衣著材料中已占據(jù)了主要地位,所以部分喪服也改為棉布制作。
二、中國喪葬禮俗中喪服的功用
喪服作為一種符號系統(tǒng),不僅顯示出參加葬禮的各種人的身份,通過喪服本身,死者親屬也傳達出一種深切的悲痛。
1、中國喪葬禮俗中喪服的社會功用
(1)、別親疏
在中國古代等級制社會中,服飾歷來被看作是區(qū)別尊卑等級的重要標志。清代雷钅尊 雷學淇父子在《古經(jīng)服緯》一書中開宗明義地說明了服飾在古代禮制中的重要地位:“禮別尊卑、嚴內(nèi)外、別親疏,莫詳于服……故古今之義,服為尤重。”喪服作為一種外在符號標志,更為清楚地表示出親屬血緣關系的親疏等級。如上所述,喪服按宗法血緣親疏劃分為斬衰、齊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緦麻五大等級,其具體服用對象都有明確規(guī)定;即使在同一等級服飾中,也可能因服喪對象的不同而有一些服飾細節(jié)上的不同,如齊衰按居喪期長短的不同又可分為四等。
(2)、親族和睦
在喪禮中,死者所有的親屬聚在一起,根據(jù)親疏關系的不同穿著不同的喪服,各就其位,共同戰(zhàn)勝因死亡而造成的削弱、瓦解、恐懼、失望等離心力,從而增強家族的內(nèi)聚力和外抗力,使受到威脅的群體生活得到最有力量的重新統(tǒng)協(xié)的機會。有了這種群體的統(tǒng)協(xié),才能保持文化的持續(xù)和整個社會的再接再厲。
2、 國喪葬禮俗中喪服的表達哀戚的功用
(1)、命名
五服的命名反映出孝子寄托的哀戚之情。斬衰的命名“不言裁割而言斬者,取痛甚之意”(《喪服》孔穎達疏)。按《喪服》衰、適、負是子為父母服喪(斬衰三年、齊衰三年、齊衰杖期)所特有之服飾,鄭玄注:“前有衰,后有負版(即負),左右有辟領(即適),孝子哀戚無所不在。”《儀禮正義》引李氏疏:“衰表其哀摧之心,負言負其悲哀,適言主于念親,不及他事。”
(2)、喪杖
《禮記·問喪》在回答孝子為何用喪杖時道:“孝子喪親,哭泣無數(shù),服勤三年,身病體羸,以杖扶病也……此孝子之志也,人情之實也,禮義之經(jīng)也。非從天降也,非從地出也,人情而已矣。”喪葬中斬衰用竹杖,齊衰用桐杖,賈公彥在為《儀禮·喪服》作疏時道:“竹能貫四時而不變,子之為父哀痛亦經(jīng)寒溫而不改,故用竹也。為母杖桐者,欲取桐之言同,內(nèi)心同之于父。”竹四時常綠,如孝子哀戚四季不變;為母以桐木為杖,只是因桐字音“同”,孝子為母哀戚之心同于為父而已。
(3)、衣服
《禮記·間傳》曰:“斬衰何以服苴?苴,惡貌也,所以首其內(nèi)而見諸外也。斬衰貌若苴,齊衰貌若 ,大功貌若止,小功、緦麻容貌可也。此哀之發(fā)于容體者也。”這段話的大體意思是:斬衰為什么用結(jié)了子的麻做纟至了呢?因為結(jié)了子的麻,顏色枯黑,根據(jù)內(nèi)心的悲哀而用以表現(xiàn)于外。服斬衰的人面目枯黑,就像結(jié)了子的麻的顏色;服齊衰的人面目蒼黑,就像還沒有結(jié)子的麻的顏色;服大功的人,沒有喜樂的表情;服小功和緦麻的人可保持平時的表情,等等。《間傳》又曰:“斬衰三升,齊衰四升、五升、六升,大功七升、八升、九升,小功十升、十一升、十二升,緦麻十五升去其半。有事其縷、無事其布曰緦。此哀之發(fā)于衣服者也。”所謂“升”數(shù),是指在一定寬度布幅內(nèi)麻縷的股數(shù)。顯而易見,在一定寬度布幅內(nèi),麻縷數(shù)越少或者說“升”數(shù)越少,則麻縷越粗,布質(zhì)越粗;麻縷數(shù)越多或者說“升”數(shù)越多,則麻縷越細,布質(zhì)越細。這是用衣服來表達悲哀的方式。
(4)、居喪期
五服的居喪期各有不同,這其中也顯示出親屬的哀戚之情。《禮記·三年問》曰:“三年之喪何也?曰:稱情而立文,因以飾群,別親疏貴賤之節(jié),而不可損益也。故曰:無易之道也。創(chuàng)鉅者其日久,痛甚者其愈遲,三年者,稱情而立文,所以為至痛極也。斬衰苴杖……所以為至痛飾也。”死者逝去所造成的創(chuàng)傷越嚴重,親屬復原所需的日子就越久,居喪期的不同就是根據(jù)親屬內(nèi)心創(chuàng)痛的不同而制定的。
三、中國喪葬禮俗中喪服所包含的傳統(tǒng)觀念
在中國的喪葬禮俗中,喪服包含了很多的傳統(tǒng)觀念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自然永恒性的追求和慎終追遠、事死如生的孝道。前者滲透了一些道家的思想,后者則正是儒家教化的結(jié)果。
(1)、對自然永恒性的追求
從前面的說明中可以看出,中國喪葬禮俗中的喪服原料崇尚自然,喪服顏色也崇尚自然,各等喪服均不染色,保持麻之原始本色(本白色),這與西方的黑色喪服很不一樣??梢哉f中國的喪服是本色喪服,體現(xiàn)出追求自然永恒性的觀念。
《喪服》中所指的麻是大麻,大麻與雌雄同株的苧麻不同,是雌雄異株,雌麻又稱苴麻、牝麻,雄麻又稱柭欏⒛德欏T??ǘ死瘛段宸?冀狻貳敗凇? 二麻有子無子釋疑”條認為,大麻按收獲季節(jié)不同可分為春麻、夏麻、寒麻等品種:春麻為早春種,四五月收,其麻短細皮薄。夏麻為晚春種,五六月收,其麻長大皮壯。寒麻七至九月收,其雌雄株的收獲時間也不同,雄株( 麻)開花不結(jié)子,七月收;雌株(苴麻)結(jié)子,九月收,麻皮最為粗惡。麻之成熟、收獲期之早晚象征守喪期之短長:春麻最早收獲,可為緦麻之服;夏麻其次,可為大功、小功之服;寒麻中之雄麻再次,為齊衰之服;而寒麻中之雌麻成熟期最長、收獲期最晚,則為斬衰之服。這里可以看到喪服在原料上所體現(xiàn)出的崇尚粗惡、原始、自然的原則,原料越是粗惡自然,表示喪服越重,等級越高,而自然即為永恒的。明清時代,棉布逐步取代麻織品成為一般民眾的主要衣著原料,五服中的輕服原料也隨之以棉布代替麻布,重服(斬衰、齊衰)原料的要求也相應放松(見前面《大清律例》“喪服總圖”),不再堅持雌麻、雄麻的區(qū)別,但喪服原料崇尚粗惡自然的原則仍未改變。
(2)、慎終追遠、事死如生的孝道
孝道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,或者說是特別重視的一種社會現(xiàn)象,即使在喪服中也體現(xiàn)出慎終追遠、事死如生的孝道。儒家歷來提倡孝道,他們把養(yǎng)生送死等量齊觀,甚至重視送死的程度超過了養(yǎng)生?!吨杏埂氛f曰:“事死如生,事亡如存,仁智備矣。”《論語》曰:“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。”《荀子·禮論》曰:“禮者,謹于治生死也。生,人之始也;死,人之終也。始終俱善,人道畢矣。故君子敬始而慎終,始終如一,是君子之道,禮義之行也……喪禮者,以生者飾死者也,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。故如死如生,如亡如存,始終一也……始終具而孝子之事畢,圣人之道備矣……大象其生以送其死,使死生始終莫不稱宜而好善,是禮義之法式也,儒者是矣。”五服的謹然有序正好體現(xiàn)出了這些觀念。
文章來源:網(wǎng)絡 | 更新日期:2023-04-26 0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