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農(nóng)村喪葬“哭街”習(xí)俗,閨女撕心裂肺沿街報喪-慈恩園骨灰堂
位于層巒疊嶂溝壑交織的深山中的河北涉縣王金莊,在這里,至今依然保留著比較原始的葬禮習(xí)俗。喪葬習(xí)俗都是表達對逝者的哀思,希望死去的親人在另一個*里活的更好,通過這些儀式,讓活著的人多一份心安。
老人李胖的生于年8月,于年9月28日因病逝世,享年95歲。老人四歲纏足,育有兩兒三女,孫子三個外甥五個,一家五世同堂。王金莊有“哭街”的習(xí)俗,老人去世,已出嫁的閨女,都要回婆家煮麻糖,然后從娘家靈前哭起。一路上手扶石墻拖著長音,邊走邊哭,哭的撕心裂肺叫人揪心,一直哭回到婆家門口。這樣一“哭街”,村里人便知道誰家誰死了。
老人的遺體置于堂屋中,覆蓋靈被,靈前香燭紙錢供奉,在遺體的側(cè)邊還要點一盞“長明燈”。親人輪流守候一旁,不能讓油燈和香燭熄滅。
孝子頭戴孝,腰扎麻繩,捧著靈牌,手持哀仗。孝子挨門磕頭請人去給操辦喪事,給誰磕頭不準(zhǔn)說不去的。
親屬們都要披麻戴孝,兒女帶重孝,必須頭戴白帕身穿孝袍,孫子輩的在孝布上帶一小塊紅布,重孫子輩的在孝布上帶一小塊藍布條,以視區(qū)別。
家里中堂設(shè)立靈堂,老人的所有親人按尊卑長幼,男女有序,肅立守靈。停靈的時間一般排三日,條件好點的排五日。
孝子捧靈牌持哀仗,喇叭嗩吶開道,喪樂隊吹出劃破長空的悲愴之音,親屬轉(zhuǎn)彎撒紙,過橋放炮仗。
有人吊喪,不論老幼均要跪門迎接,來賓到老人靈前燒紙上香后,家屬還要跪拜還禮。
開喪頭一天任務(wù)是破,由長子選中墓地開挖。人抬著大石頭修砌老人的墓地。在王金莊,都是先用大石頭修一個石棺,然后把木棺放到石棺里面,保護木棺防腐爛。
出殯前一天,喪家請來歌舞團,不停的播放哀樂以增加喪禮的悲痛氣氛,女演員也會唱一些懷念的悲曲,作為對逝者的一種悼念。停靈期間,親屬和幫忙的都在喪家吃大鍋飯。
入殮前先由女兒和兒媳將棺材里面收拾一下,最底層墊上篩過的草木灰,然后均勻地攤上一層棉套,再鋪上一層燒紙,最后撒上小麥、谷子、黑豆、高粱、玉米。孝女們在棺木前放聲悲哭,一直哭得死去活來。
出殯時在門外用被子遮天入殮,把老人生前的一些心愛之物放在棺材里做陪葬品。孝兒孝女趴著棺材向親人做最后告別,眾人拉開痛哭的孝男孝女,將棺材蓋蓋上。材蓋由三顆大鐵釘釘上。
老人入殮后,長子摔砂鍋,鞭炮齊鳴,抬棺游街。鼓樂響起,長子手持引靈幡,其余孝子手持哀杖,按長、次輩份排成一行,孝子磕頭謝鄉(xiāng)親送殯。
入殮前先由女兒和兒媳將棺材里面收拾一下,最底層墊上篩過的草木灰,然后均勻地攤上一層棉套,再鋪上一層燒紙,最后撒上小麥、谷子、黑豆、高粱、玉米。孝女們在棺木前放聲悲哭,一直哭得死去活來。
出殯時在門外用被子遮天入殮,把老人生前的一些心愛之物放在棺材里做陪葬品。孝兒孝女趴著棺材向親人做最后告別,眾人拉開痛哭的孝男孝女,將棺材蓋蓋上。材蓋由三顆大鐵釘釘上。
老人入殮后,長子摔砂鍋,鞭炮齊鳴,抬棺游街。鼓樂響起,長子手持引靈幡,其余孝子手持哀杖,按長、次輩份排成一行,孝子磕頭謝鄉(xiāng)親送殯。
李胖的老人一輩子含辛茹苦,為人慈善,多子多孫五代同堂,葬禮辦得十分隆重,村里很多人都參加了送葬。
人死不能復(fù)生,因為親人的亡故,活著的人在痛苦悲傷之中,希望通過這些儀式來表達自己對逝者的哀思。
棺木下葬后,親屬將手里的招魂棒、腰上的麻繩等扔進墳坑,然后填埋墳。葬禮結(jié)束后,家屬還必須把戴著的孝帕白花扔在路邊,越遠(yuǎn)越好。
對于農(nóng)村現(xiàn)存的這種原生態(tài)的葬禮習(xí)俗,不能簡單歸結(jié)為封建迷信,應(yīng)該得到人們的理解和尊重。
有生有死,有始有終,一個人赤條條來赤條條走,生生死死總在無限循環(huán)中。當(dāng)一個人撒手西去,了卻這塵世間所有煩惱的羈絆,這些原始的葬禮習(xí)俗,就成為了一個人善始善終的最后一幕。
文章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 | 更新日期:2023-05-09 16:33